|
【佛山陶瓷网】世界经济的亚洲发动机可持续吗 |
【jinrongweiji】2010-8-10发表: 世界经济的亚洲发动机可持续吗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大调整,亚洲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与以往不同的是,亚洲不仅具有修复自身经济增长“引擎”的能力,成为世界经济中少有的实现快速复苏的地区之一,同 世界经济的亚洲发动机可持续吗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大调整,亚洲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与以往不同的是,亚洲不仅具有修复自身经济增长“引擎”的能力,成为世界经济中少有的实现快速复苏的地区之一,同时还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成为全球又一消费大市场。一言以蔽之,亚洲已成为“世界级”经济增长发动机。 2009年,在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经济为负增长或低增长的情况下,亚洲情况普遍向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更是不同凡响,经济增长高达8.7%和5.7%。这主要是通过内需实现的。以中国为例,2009年中国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国内消费和投资,分别拉动gdp增长4.6和8个百分点,而外需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为-3.9个百分点。 亚洲还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在这次危机中,亚洲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要大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而在此前的历次全球性经济衰退中,这都是见不到的。亚洲在世界进口中的地位获得提升,中国和印度进口占世界进口比重分别提高了1.2和0.2个百分点,而美国和欧盟分别下降了0.3和0.2个百分点。 亚洲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亚洲gdp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亚洲自主消费的能力,提升了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亚洲经济规模堪比欧盟和美国。2009年,亚洲gdp总和达到14.5万亿美元,与欧盟和北美“三足鼎立”,分别占世界gdp的25.0%、28.4%和24.6%。与此同时,亚洲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亚洲(仅指东亚和南亚24个经济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的成员占2/3,2009年这一指标已降到1/4。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仅扩大了消费规模,同时也促使消费结构发生转型。 其次,亚洲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充满活力。当前,除日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进入服务型社会外,大部分亚洲经济体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地区中的人口大国如中国,要达到70%的城市化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而像菲律宾等收入水平低而城市化率偏高的经济体同样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改善。这些都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投资等等创造了持续不断的市场需求。如今,为应对金融危机,亚洲经济体加大了中长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力图以最小的结构调整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为缓解能源压力和保护环境,目前亚洲各经济体在高端产业如新能源、绿色产业上加大投资力度。亚洲经济体在高新技术、绿色能源等方面的政策调整,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增长中面临的能源、环境瓶颈,也可能将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供给约束转化为新的需求动力。 再次,大国发展战略的调整促进了亚洲向世界增长发动机转型。危机之初,为应对外需下降,亚洲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如中国于2008年底出台4万亿人民币财政刺激计划,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几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规模达上千亿美元。实际上,早在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已经开始调整发展战略,试图转向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城乡收入水平等。当然,在危机期间,亚洲经济体也出台了刺激出口,争取外部市场的政策措施。即使像地区中的发达国家日本,在国内需求不旺的前提下也加大出口力度,以确保经济不会过度衰退。但是随着危机的阴影逐渐消退,日本转变发展战略,于2009年底提出了“新增长战略”,即将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向内需。 当前,亚洲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确保自身这台发动机长期可持续运转。一般而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经济体内在活力,刺激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却不可持续。 一方面,这些刺激政策似乎走到尽头,如今亚洲各经济体政府债务的扩大使得它们难以继续采取扩张性政策。另一方面,这些刺激政策尚未完全退出,表明亚洲经济体还难以完全依赖内在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毕竟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不是很高,亚洲内需市场规模,尤其是私人消费市场规模还不可能达到欧盟和北美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亚洲能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的消费市场有限。另外,亚洲低收入经济体还需要通过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完成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赵江林) |